生命的过程不是轻歌曼舞,不是雅阁品茗,更不是海滩度假。之于万方林,一方面,妻子在病床上躺着,婴儿呱呱坠地,另一方面,组织决定全国挑选的98名国网电业大军奔赴西藏,榜上有名,他舍小家为大家,党的需要坚决服从,神圣使命勇敢担当。
万方林内心的执着无畏让他向着更蓬勃更崇高的目标前进,心之所往即是天堂。初为人父,在接到去西藏工作的通知时,他正沉浸于喜悦之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他内心煎熬,完全不知如何开口告诉病床上的妻子。好在妻子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加上事先也与她沟通过,她之前最担心的事情不是他要离开,而是怕生小孩时他不在身边,甚至还对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要去西藏,如果那时小孩还没有出生的话,就提前剖产,让他与孩子见一面再去,他为此感动不已。通知里定的是6日上午在长沙会合,为了更多陪伴妻子和女儿,他买了5日凌晨一点返回单位益阳的火车票,留给自己一天时间移交工作和收拾行李。离别的那天夜里,他一直守护在女儿的旁边,看着她那可爱的小脸,感到无比的幸福,只可惜离别的时刻终究会到来。
曾经援藏的梦想终于在他的心间荡开了一圈圈涟漪,援藏情节也就此打开,有梦就要奋斗不息,努力去实现。他全心投入自己坚守的事业,亲手绘制出一段段风景绚丽的人生卷轴,天堂终将要自己去创造。
拉萨的地理气候对他的身心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去往拉萨的飞机上,高海拔、低气压、强辐射,干燥、缺氧、失眠,书上那些关于西藏恶劣环境描述的词语在他心里一遍遍翻腾。喇嘛庙、格桑花、卓玛拉,雪山、经幡、白塔,影视和摄影作品上那些唯美的影像也在他脑海中一幕幕浮现,西藏究竟是什么样,不得而知。到达拉萨贡嘎机场后,当他走出飞机舱门的那一刻,眼前的蓝色天幕景象顿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宛如身在天堂。然而好景不长,当天晚上开始一场持续多天的严重高反给了他当头一棒,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一系列高反症状相伴而来,让人心力交瘁、精神恍惚。也正是这次高反,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在西藏唯美景色之中潜藏的危险。
他清楚地知道此行的目的。他们这批人员进藏的时候,既是“川藏联网”工程的攻坚期,又是“十二五”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昌都作为“川藏联网”的受端,各等级配套电网项目之多可想而知。没有县公司做支撑,发展、建设、经研所共计15人,管理昌都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从220V到220kV的全部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标段多达50余个。面对地域广、项目多、人手少、底子薄的多重困局,他们向受援单位提出一岗多责内控机制,确保发展建设部工作和业主项目部工作同步推进。他个人也主动兼任多个项目的负责人,为准确掌握施工现场情况,持每月巡检工地和召开工地协调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上的各类问题,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和质量事故,确保工程顺利投运。一年多来,累计下工地26次,在工地时间超过150天,行程超过4万公里,将足迹印在了昌都的各个乡村。他将数字烙印在他的每一次工作中,将智慧运用于每一次行动中。心之所在地,即是天堂所在地。
离家许久,相比身体的煎熬,心理上的孤独和寂寞常常浮现在脑海。“想家的时候,他也常常愧疚落泪,但想想自己肩上还担负的工作使命,又隐忍了下来,将满腔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他化思念为动力,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从容向前,从未停歇奋斗的脚步。“说句心里话,他又何尝不想家呢?何尝不想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妻儿身边呢?可是,企业需要他,西藏需要他。”万方林笑笑说。他内心也深知自己于家人的那一份小小的遗憾隐约成为他心底的那一道伤疤。于是,他愈加努力地工作。
他全心全意地付出,也收获了点点滴滴的内心感动。西藏工作的确不容易,但他却从来不曾感到孤独。从到达西藏的那天起,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无时不在,时常会接到领导或同事打来的电话,关心他在西藏身体、工作和生活情况,询问他父母健康、家属工作、小孩成长等情况,温馨之至,倍受鼓舞。2014年8月,省公司领导赴西藏昌都看望慰问参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的“湘电铁军”,虽无缘与领导会面,但得知领导就在身边时,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去年春节前夕,市公司领导赴桃江慰问困难职工,他的名字居然也在其中,让当时身在雪域高原的他,深深地感受到这份强烈的温暖。除此之外,市公司还安排记者对他在西藏的情况进行专访,并在公司内外媒体上宣传报道,正是这种隐形的力量,给了他在西藏工作的巨大精神动力,让他有信心、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万方林对记者说,当你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了一件能够改变别人生活的好事的时候,那种由心而生的纯粹的快乐,只有在那一刻,你会特别清楚地感觉到。这一切,有多么值得。因为有信念,他克服了拉萨恶劣的环境;因为那份执着,他始终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因为他的思念,换来了更多的感动,化为了更多的动力。他内心的那片天堂,早已豁然开朗。内心有片天堂最要紧,内心之根深驻,在拼搏与创新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了绚烂的花。如他,懂得坚守之人,方可勇敢前往,闻到彼岸花香;悠然抱膝沙上,领略到最美的风光。他表示,如果再有一次去西藏的选择,他依然会作出同样的决定。
万方林:虔诚的践行者
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开放的时代。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希望,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这是立足湖南实际、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的务实选择。
万方林勤学苦干、兢兢业业。他工作联系实际,边干办学,刻苦钻研,以强烈的求知欲一头扎进各种资料、规程、图纸之中。他优秀的设计方案背后是日日夜夜艰辛与思考的汗水。因他的努力,未曾发生过一起人为的责任事故,也无一起由于运行维护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让变电线路的安全平稳运行。
他勤于思考、努力创新。他注重在变电运行工作中推行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以提高工作效率。他提出了电力设备巡视“望、闻、问、切”的方法,这种创造性思维在他的工作中显出成效,为桃江变电运行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
他倔强顽强、战胜困难。在生命中最为难舍的时刻,他毅然做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远足援藏。在紧张的工作当中,他思路清晰,发现管理部门、项目组及厂家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问题。他建设性提出并制定了“物资协调周例会”制度,使工程进度按里程计划有序推进。凭借这在农网建设专业积累的经验,他将其运用在湖南农网改造领域。
他坚韧不屈、奋勇抢险。援藏归来,他却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在管理工作中,他通过充分权衡,迅速徒步进入受灾地查明情况。在他的周密组织下,维修工作得以高效率、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损失,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作为一个虔诚的践行者,他是优秀的。他对供电事业的敬重,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共青团员要求进步的基本态度--即要始终听从党的召唤,并清醒地知道,党要求自己怎么做就该怎么做。
他专注于电业管理,用智慧电力的语言点亮了桃江的山水,传递着资水情韵。他有摸索的苦涩,也有思考的快乐。经年累月,他脚下已然生成了一片炫亮的“烟雨”江南,在细微中显气象,于宏阔处见神韵。
他,就像大地上生长的植物一样,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品性,其萌芽、抽穗、开花、授粉、结果,都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靠着勤奋、热情与智慧,走向了季节的远方。
继承传统更为拼搏奋进
万方林在读书笔记中如此写道: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孕育出来的女排精神又成为了激励一代热血青年的精神镜鉴。女排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征服对手,更在于战胜自我。
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学习女排精神,就不能“怕”字打头,干工作拈轻怕重,抓改革畏首畏尾;就不能“懒”字沾身,本领不足却不及时充电,机遇在眼前,却没真本事,坐失良机、贻误发展;就不能“混”字保身,不思进取,马达空转,信奉“不干不错、多干多错”的庸俗哲学。古人讲:“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惟有战胜自我、一往无前,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拼出一份未来。
虔诚的践行者万方林勤学苦练,大学毕业的他远离家乡,放弃大机关,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湖南西部山区的桃花江畔一方八度春秋。他坚持从基层班组干起,已有所成,由他设计的改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桃江电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懂得创新,注重在变电运行工作中推行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以提高工作效率;他也毅然做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别离,舍小家,为大家,作为人父的他面对刚刚出生几天的女儿和依然在分娩病床上的妻子含泪忍别,远足援藏,向着雪域高原壮行。倔强生命的呈现让他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用长征精神和女排精神勉励自己续写了继承老西藏精神的新时代援藏篇章。援藏归来,他又立即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坚韧奋勇抢险,克服重重障碍,注重时效性,挽回损失。
万方林专注于电业管理,用智慧电力的语言点亮了桃江的山水,传递着资水情韵。他对供电事业的敬重,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共青团员进步的基本态度。各种荣誉称号的背后,他有摸索的苦涩,也有思考的快乐。
经年累月,他脚下已然生成了一片炫亮的“烟雨”江南,在细微中显气象,于宏阔处见神韵。不负青春好年华,他靠着勤奋、热情与智慧,将自己献给电业,终于走向了季节的远方。他做人低调,总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一种生性本分的境界,善始善终,宠辱不惊,不骄不狂,处事人际和谐。
他坚持高标准做事,低调做人,接受采访时还有几分羞涩和恐惧,为遵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传播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编者把记者在采访中对万方林的感受在报道时和盘端出。万方林,一个红色基因孕育出来的知识型、智慧型当代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