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河北武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017-01-20 21:28:23    作者:本报记者 闫振涛 通讯员 刘先辉
核心摘要: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教育局,2016年,河北省武安市高考实现历史性跨越,跃上新台阶,一本纯文理上线1072人,较去年增加435人,增长68.3%,是2009年的9.4倍,“七、八、十”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是邯郸市唯一突破千人的县。占邯郸市其他14个县(区)上线人数总和的50.6%,占邯郸市各县(市、区)上线人数总和的33.6%。全市高中教育实现“一年一大步、七年大跨越”,迈入高品质、深内涵的新时代。

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教育局,2016年,河北省武安市高考实现历史性跨越,跃上新台阶,一本纯文理上线1072人,较去年增加435人,增长68.3%,是2009年的9.4倍,“七、八、十”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是邯郸市唯一突破千人的县。占邯郸市其他14个县(区)上线人数总和的50.6%,占邯郸市各县(市、区)上线人数总和的33.6%。全市高中教育实现“一年一大步、七年大跨越”,迈入高品质、深内涵的新时代。

敢为人先者,方可独占鳌头。近年来,武安高考成绩跨越发展,一本每年大幅增长,整体跃上新台阶。武安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河北省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县”等荣誉称号,武安市教育连续六年稳居邯郸市各县(市、区)第一,武安市教育局被评为“邯郸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七年来,该市万名教育干部教师,咬定提高教育质量不动摇,革故鼎新,长期努力,教育呈现出校校争先、人人思进、千帆竞发、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创造了“发展奇迹”、“质量神话”。


年初二十项重点工作安排会


到基层学校调研学生读书

优先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

任何一个事物的成长,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果把教育比作大树,武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就是阳光、雨露和土壤,为教育营造了优良、和谐、奋进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武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民生之首,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每年高考、教师节前夕,武安市委书记张臣良、市长魏雪生深入高中学校,视察高考备考,看望慰问教师,召开座谈会,共谋高中发展大计。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将其纳入该市发展总体规划。各种政策向高中倾斜,市领导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指出“办好高中教育,促进人人成才”。要政策给政策,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营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环境。

武安市坚持对教育投入力度不减。近年来,该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保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对高中教育问题优先研究,优先解决:改造升级一中操场、食堂、电子阅览室,扩建三中、十中教学楼和宿舍楼,新建职教中心教师公寓等,提升高中办学条件。同时,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协调成立五家社会助学基金,累计发放助学金1200多万元,帮助3500多名贫困生走进大学校门。

坚持把教师补充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大形势下,有限的编制进人指标向教育倾斜,向高中倾斜。近年来,全市共招录教师1106名,其中高中教师301名,占三分之一。为支持高中发展,从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免试招录30名优秀研究生,直接入编,给高中师资队伍注入强劲活力。同时,采取“培养、转岗、聘用”等办法,逐步解决高中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城乡同备一节课


教育干部述职大会

再忙再难  不忘质量核心

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涉及人员多,工作繁重。几年来,市教育局始终咬定质量核心不动摇,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每月至少一次到高中办公,时刻抓在手上、不放松。教育局把高中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建名校、培名师、育名生”为重点,制定高中教育发展方案和推进计划,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包高中责任制,局长直抓高中,主管局领导具体抓。祁有山局长对高中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动员,始终把高中质量摆在首位。凡是高考质量分析会、联考分析会等,每次必参加,将会开到校长、开到中层、开到学科,能叫出班主任的名字,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对高中教育,一周一调研,半月一调度,每月至少到高中学校现场办公一次,与学校年级主任、中层、高三教师座谈,七年来从没中断过,这已形成了长效机制。每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到高中学校调研慰问,指导备考。“干工作就要打紧板”,今年正月十五前,他走遍城区所有初中、高中。每半天一个单位,连续7天调研8个单位,召开大小质量分析会12次,听校长汇报,分析成绩得失,查漏补缺,鼓劲加压。有时一天内深入5所初中学校督导学期初各项工作,以务实工作强势开新局。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山东、上海、江苏考察学习,回来后亲自组织召开座谈会。祁有山对每一项工作认真部署,定了干、说了算、干就干成,不讲空话、大话和套话,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高效率、快节奏、高质量强力推进,以上率下,树立标杆,为全市做出表率。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高考一本纯文理从2009年的114人提升到2016年的1072人。2009年以前,我市高考万人口上线率西不如涉县,东不如邯郸县、曲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高中教育“大而不强”。雄心催生斗志,2009年以祁有山为班长的教育局一班人,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在全市率先喊响“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第一要务”的口号,首次提出“抓高中、强龙头、带全局,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突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高中教育步入“快车道”。为提升高考“含金量”,2012年提出高考一本纯文理“四五六”百人倍增计划。当时,有的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市教育局一班人加大调研力度和密度,加大问题解决力度。实践给出最好的答案:2013年一本纯文理突破415人,2014年突破487人,2015年突破637人,超额完成任务。根据高考质量持续攀升的新常态,2015年又适时提出一本纯文理“七八十“”新三年奋斗目标,即2016年达到750人、2017年达到800人、2018年突破千人。2016年一本纯文理达1072人,提前二年突破千人大关。七年来,武安高中教育含金量、知名度空前高涨,群众满意度历史最高。


三名工程表彰大会

直面问题  改革创新不停步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几年,市教育局坚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改革创新,不断谋求一个又一个新突破,武安高中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大台阶,实现了大提升、大跨越。

“跨区域联考”找准位置,与狼共舞。舞台有多大,发展就有多大。祁有山多次强调,要跳出武安、邯郸,放眼全省、全国,向更先进的地区、学校看齐,寻找更好、更高的标杆。为找准差距,发现问题,武安市教育局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跨区域联考,会诊把脉,深挖潜能。高三年级同邢台二中、南宫一中等6校结盟合作,定期联考;高一、高二与石家庄高邑一中、邢台一中等31校进行联考。高中联考为学校、学科、班级提供了大练兵的舞台,真正与名校比,同强手摔跤,让高考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生们纷纷说,跨区域联考找准了自己在全省的位置。

“双级部管理”重心下移,激发活力。为激发办学活力,市一中在邯郸地区率先引进衡中“双级部管理”,每个年级设立两个教学部,公开选拔年级主任、副主任,年级主任直接选聘班主任和教师,级部间在教学、教研、管理、考核、活动等各个方面形成竞争态势,真正实现“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扁平化管理、合作式竞争、走动式服务”。以竞争选人才,高一教得好上高二,高二教得好上高三,年年教得好提拔到管理岗位带着别人干,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

“质量分析奖惩制”分析到人,奖优罚劣。为加强过程管理,让每一步都做实,市教育局对高考、联考的奖励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在邯郸,甚至全省都是前所未有的。每年召开高中质量分析会,局领导班子全体参加,对每一所高中、每一个学科进行分析,量化到班,分析到人。按照《奖惩决定》兑现高考、联考奖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专门设立高考突出贡献奖,激发活力、干劲。

“自主招生培训班”留住优秀生,培养尖子生。近年来,该市面临优秀生源外流的巨大压力。为破解发展瓶颈,2010年,大胆改革,建立“自主招生培训班”,每年全市前400名初中优秀生由乡镇、校推荐,免试直接上一中,这是武安教育历史上的创举。开始,面对家长质疑,社会压力,教育局一班人不畏险阻,顶住压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配备最强的师资,组建最优的管理团队,实施最优惠的学习政策。几年来,优秀生外流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中考前400名留在武安就读的学生从2009年的个位数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300多人。优秀生留下来了,如何学得好,有突破?2014年在市一中设立清华班、北大班,简称“清北班”,配备最强的师资,挑选最优的学生,组成精品班级。2016年又成立“清北部”,独立管理,独立运行,激发人人向名校看齐的动力。2015年、2016年高考,“清北班”重本上线率连续两年达100%。事实证明,出去不一定好,但在武安一定能成功。杨某、李某同在一个小区,中考分数都超过570分,杨某选择去衡中学习,李某选择武安一中,三年后,杨某高考仅考了540分,李某考了全市文科第一,被南京大学录取。


光明小学


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洺湖幼儿园

狠抓根本  开放办学练强兵

“赛马场上选良驹,以实绩论英雄。”坚持用能人、选干家,发挥引领作用,带着大家向上走、往前冲,追求极致,勇攀高峰。

质量为标,专项奖励。2010年,启动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作为武安教育的最高荣誉,两年一届,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大会隆重表彰,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予每人3000元奖励。6年来,培植名师骨干群体603人。“三名工程”坚持向高中倾斜,高中教师比例占到近三分之一。为奖励最优秀的高三教师,第一届“三名工程”评选结束后,又专门追加了高便娥等三个指标。目前,正在评选第四届“三名工程”。为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全市建立117个“名师工作室”和39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名校长“一带二”、名班主任“一带三”、名教师“一带四”,结成师徒,捆绑考核,做到评选一个、带动一片、形成群体。

外请内培,提升本领。把高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作为第一战略,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开放办学,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校本研修”、“青蓝工程”、“名校行”、“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让每个教师都动起来,强起来。对标先进,每年组织300余名学校中层、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到衡水中学、石家庄二中等名校,学管理、搞教研。组织一中、三中、十中校长到北京名校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嵌入式学习。针对短板和不足,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李金池、崔其升、钱守旺等百余名全国教育专家到武安讲学,面对面交流,会诊把脉,取长补短。

着眼长远  夯实发展根基

高考不是“三年工程”,而是“十二年工程”。学校不是分数,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抓实初中和小学每个学段,高中才有后劲,人才的发展才能更好。

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育人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高中抓质量、初中抓基础、小学抓习惯、学前抓规范”,促进教育优质长远发展。高中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承包、个性辅导,确保优等生冒尖,中等生跟得上,后进生有所得,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初中坚持“宽基础、高素质”。建立初中联考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强化过程,抓规范和关键,抓细节和环节,精细管理,改革育人模式。近年来,初中教育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中考500分以上2016人,比20141380人增加了636人,增长近50%。小学坚持“打基础、培习惯”。取消全市统考,实行高年级质量抽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个性发展和习惯养成,全面落实三级课程,深入开展“双爱好”、“太极拳进校园”、“国学进课堂”等活动。学前坚持“抓规范、培兴趣”。严格落实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着眼幼儿后期学习和终身发展。

推进“读书提质”工程,打造“书香校园”。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启动武安市首届中小学读书节,以“书香悦读”为主题,评选读书楷模、书香少年,书香校园,大兴读书之风、学习之风。同时,以素质提升为核心,举行“环湖远足”、“激情跑操”、“海量阅读”、“校园达人秀”、“十大学星”、“青年军校”、“十八岁成人礼”等活动,丰富生活,磨砺意志,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