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小龙
继出访巴基斯坦和参加万隆会议之后,近日,习近平主席今年第二次出访向西、向北继续延伸,包含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三国,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次重要举措。
区域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与俄白哈三国政府关系良好,创造了较好的经贸合作环境。企业开展互利合作需求旺盛,行动较为积极。
近年来,中国与三国经贸往来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贸业务合作规模基本呈现三级阶梯分布。2014年,中国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分别进口货物415.6亿美元、97.0亿美元和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0%、减少39.5%和增长27.2%;中国对三国的出口货物分别为536.9亿美元、127.2亿美元和11.1亿美元。除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出现负增长外,中国与三国的双边贸易均保持增长,部分贸易额增长还达到了两位数。随着2015年全球油价逐渐企稳并连创新高,中国从哈萨克斯坦的进口预计恢复增长空间。
伴随贸易的增长,中国与三国间经贸合作方式不断发展,投资、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发展迅速。对外投资统计公报及其他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2013年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投资流量分别为10.2亿美元、8.1亿美元和271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3.7亿美元、29.2亿美元和16.5亿美元;2013年末在外人数分别为1.5万人、6109人和1598人。
“一带一路”创造巨大合作空间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从倡议转变为实际行动的元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产生实际成效离不开沿线国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中国与俄白哈三国都对深入开展“一带一路”下的合作需求强烈,而“一带一路”本身所提出的诸多理念符合各方需求,且可以创造更大的发展和合作空间。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路径,中国与俄白哈三国确定符合各方需求并能够有效发挥要素禀赋优势的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的引导下,中国与俄白哈三国的经贸合作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开启了新的领域。事实上,“一带一路”并不是要开启全新合作空间,而是在用好现有基础条件的同时寻找新的、更大的机会,并进一步促进合作的产生。
欧亚经济联盟
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的前身是俄、白、哈三国建立的关税同盟。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国总统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
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从当天起,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公民在欧亚经济联盟任何一国就业不再需要获得专门的工作许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今年1月2日,亚美尼亚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和越南都表态愿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