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侯文军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效果,今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共计减税240亿元。小微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如此大的减负力度是怎样实现的?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影响几何?日前,记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小微企业得实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从这一部署看,小微企业既是解决就业的有效渠道,也是打造‘双引擎’的重要载体。”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并且不断加大力度。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从2010年开始,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先后4次扩大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加大,释放出了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被迅速激发。
“各地在财政收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不折不扣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落实到位。同时,从长远看,企业壮大了,经济发展了,税基也就扩大了,有利于税收增长。”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说。
打通“最后一公里”
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一套涉及多税种、多环节、持续推进的组合政策。小微企业点多面广,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微企业虽‘小’但作用不‘小’,尤其在吸纳就业上作用重大,税务部门一定要把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逐户送到位,逐项落到实处。”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日前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将专门备案改为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自动履行备案手续;把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作为“一号督查”事项,建立小微企业咨询服务岗和12366反映诉求平台……税务总局把政策落实效果放在首位,在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的同时,细化配套落实措施。
政策联动助成长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让精准减税转化为小微企业成长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为了使小微企业早日不再‘小微’,做大做强,这是政策的最终目的。”大连市国税局副局长吴杰向记者表示。
税务部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适用不同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同时,将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相结合,加强部门联动,打出了高效有力的“组合拳”。
“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杠杆作用,通过与金融等方面政策的联动,打破小微企业发展瓶颈。”李万甫说。
2015年初,税务系统全面推行“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此外,税务总局还进一步放宽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条件,将实施简易程序税前扣除限额由3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帮助化解金融企业信贷风险,缓解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多种税收政策的组合,以及税收与其他政策的协同,能更好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应该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降低流转税在小微企业税负中的比重,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张斌表示。